京中网讯(湖北日报网)(通讯员 郑剑锋 望京通讯员)金秋十月,黄梅县汾路镇南村蟹池里挤满了工人。
京中网讯(湖北日报网)(通讯员 郑剑锋 通讯员 望京)金秋十月,黄梅县汾路镇南村蟹池里热闹非凡。工人们划着小船穿过水面,把笼子从地上抬起来,发现青壳白肚的大闸蟹正兴奋地挥舞着爪子。
“国庆7天,每天的零售收入为3.6万元,我们的顾客几乎都超出了这个标准。”看着池塘里丰收的景象,黄梅县渔仙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于长明脸上挂满了笑容。今年,他的80英亩蟹池迎来了第一次收获。 “小规模、精养殖、高品质”的模式不仅树立了“油吉”品牌,还带动了当地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增加。
余昌明是汾鲁人。过去,大闸蟹不是在拉尔养殖的该地区规模较大,想要吃到新鲜螃蟹的消费者只能到别处购买。 “为什么不自己种螃蟹呢?让当地人也吃到美味的本地螃蟹!”基于这个想法,2023年,我们投资160万元,在镇南村建设了80亩的集约化大闸蟹养殖池,成为汾鹿市首个大型大闸蟹养殖基地。
“一开始我没有任何经验,所以就到了江苏、安徽的几个蟹村去考察。”于昌明说,为了成功养殖螃蟹,他们放弃了“大池塘大量养殖”的传统模式,选择了“小、精、高”的方式。即每个蟹池面积控制在10至15亩。复杂的管理变得简单。从蟹苗的选择到日常的饲养,都严格遵循科学标准。经过一年多的培育,第一批大闸蟹于2019年12月正式上市今年国庆节。这种中小型雌蟹因其体态丰润的黄色而迅速走红。
“螃蟹好吃不好吃,要看怎么养。”余昌明指着池塘旁边的投喂池说,他们的“秘密”就在于“精养”这个词。
每天早上,员工们将玉米、豆粕、麦麸、豆粕搅拌均匀。发酵24~48小时后,与冷却的鱼混合定量喂食。 “发酵的食材更容易让螃蟹消化,也能减少水污染,因为新鲜的鱼加冰可以保证螃蟹的蛋白质摄入。这样生产出来的蟹肉比较硬。”除了家常菜,余昌明还“种植”了池塘的生态系统。每年4月清明前后和7、8月期间,各蟹池内都会投放大量螺类。
“蜗牛不仅是螃蟹的天然食物,而且还能净化水质、净化水质。“保持水体生态平衡。”他笑着说,池塘水完全清澈,螃蟹蜕皮顺利,成活率比预期高15%。目前基地生产的大闸蟹全部是青壳白底、黄膏黄的,这样饲养的大闸蟹最大体重是雄性8只,雌性5只。
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分支蟹,于昌明今年注册了“于蟹记”品牌,并从包装到销售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改进。我们优化线下礼盒包装,并与县及周边城市的超市、餐厅合作,确保当地消费者始终能买到新鲜的螃蟹。线上,“直播热潮”迎头赶上,邀请抖音网红到蟹池现场直播抓螃蟹、煮螃蟹的过程,还开通了线上频道接受顾客订单。
“目前我们可以出售大约 3每天00公斤,计划11月份大量放出。上市后,我们希望每天生产2000公斤。”于昌明表示,线上订单占总销量的30%,“御蟹姬”正在通过云向全国扩张。
蟹塘的丰收也为附近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。于旭平,70岁,是该基地的一名工人。他每天负责喂食和巡逻池塘。 “我每个月能挣4000元,在家就能挣钱,足够养家糊口了。”目前,基地已有5名村民稳定就业。当你忙碌的时候,你可以暂时增加你的人员,为你的基地和你的村民创造双赢的局面,让你致富。
“今后,我要扩大规模,教周边村民如何养螃蟹,让‘劈蟹’成为家乡独特的名片!”站在蟹池边的于昌明眼里充满了期待。我是那里。如今,汾鹿镇的蟹塘不仅大闸蟹卖得香、肥美,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希望。